壹
公元前三世纪的夜晚,大地漆黑一片,全然没有今日的灯光闪烁,最为明亮的,是空中的一轮明月,彻夜散发着寒冷而又神秘的光华。那时的人们相信,动物的肥瘦与月亮盈亏有关,《吕氏春秋》云:“月,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晦则蚌蛤虚,群阴发。夫月行乎天,而群阴化于渊。”古人的经验似乎有着秘密的民间传承,时至今日,在胶东海滨,人们还认为在满月时所获的贝和蟹最为饱满,味道也最为鲜美。
月相变化 民国石印本《大千图说》
《黄帝内经》还提到了月亮对人的影响,与前述类似:“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意即人在月缺时气血虚,月圆时气血旺盛,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甚至认为女人月经与月亮的周期同步:“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传统的农历,也是以月相为依据。
《黄帝虾蟆经》选页,日本文政六年刊刻
日本于十九世纪初刊刻的《黄帝虾蟆经》更是把月中的蟾蜍、玉兔与人体的疾病相关联,比如,“月生十三日,兔生右肋,人气在头”,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养生观念,月亮成为计量人体精气的容器,月圆月缺之际,有秘密的力量在连接人体与天体,遥相感应。
玉兔捣药 山东嘉祥汉画像石
月亮与动物的隐秘联系,在古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既然满月能使气血充盈,那么,充分摄入满月之际的光华,则大有裨益。植物也受惠于月亮,法国学者弗雪里总结了农作物利用月光的经验。比如草莓对潮汐最敏感,应避免在满月和新月时栽植、剪枝和采摘,核桃在满月时打落,油脂最丰富,还容易消化吸收。在月光下晒粮食,月光的“净化”作用可以使食物避免发霉,甚至可以防止虫咬鼠害。
科学尚很难解释这些经验,高悬在我们头顶的古老的月亮,暗中与地球上的生物保持着默契,其作用不可小觑。人们甚至据此敷衍出许多妖怪故事,这些妖怪是在月亮的帮助之下入了魔道。
贰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月宫看似仙家清净地,却也藏污纳垢,时有奇象异兆显现,还有妖孽出没。《太平广记》载:“尹思者,字小龙,安定人也。晋元康五年正月十五夜,坐屋中,遣儿视月中有异物否。儿曰:今年当大水,中有一人被蓑带剑。思目视之曰:将有乱卒至。儿曰:何以知之?曰:月中人乃带甲仗矛,当大乱三十年。”尹思父子二人是天文爱好者,月圆之夜观察月中异物,见月中有人手持兵刃,便预言天下将有大乱,这个可怕的预言后来果然成真了。这个故事颇有道家方术的色彩,月亮成了兆示世间灾祸的一面镜子,令人不敢直视。
月中有兔 明代彩绘本《真禅内印金刚智经》
月中有阴影,形似兔子,那是月球上的环形山的痕迹,古人敷衍出玉兔、嫦娥、吴刚等故事,其中的玉兔原本是人畜无害,后来也堕落成妖怪,下界作乱。《西游记》中有玉兔精,她假扮作天竺国的公主,想和唐僧结为夫妻,却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却也不十分凶恶”,这或许与兔子的本性温和有关。
《捣药图》 高丽王朝
直到悟空喝破了妖怪的身份,那玉兔精“跑到御花园土地庙里,取出一条碓嘴样的短棍,急转身来乱打行者”,这条奇异的兵刃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她在月宫捣药时候用的捣药杵,居然能和金箍棒硬碰硬,也真是一件宝物了。后来玉兔敌不住悟空,眼看就要毙命,却被太阴星君收走了。太阴星君是月亮神,一般认为嫦娥即太阴星君,《西游记》里的太阴星君是个老媪,而嫦娥是其宫中的仙女,玉兔是负责捣药的工作人员,一套完备的体制,是对人间的戏仿。
卖兔爷 《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
玉兔精的形象后来演变为一种玩具,也即老北京的兔爷,《清稗类钞》载:“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兔爷是泥塑的兔首人身形象,中秋祭月时所用,祭月之后,就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玩具。曾经的玉兔精,收敛了邪气,变得一脸和气,原来妖怪最善于迷惑人,惹人喜爱的外表,只不过是它的又一化身。
叁
在古人看来,月光的魔力可以帮助妖怪修炼。袁枚《续子不语》载:“凡草木成妖,必须受月华精气,但非庚申夜月华不可。因庚申夜月华,其中有帝流浆。” 帝流浆是一种磁石,“其形如无数橄榄,万道金丝,累累贯串垂下”,帝流浆每六十年出现一次,妖怪们吃了它,一夜的修炼可抵千年之功,植物和动物都会因此而产生变异——“人间草木受其精气即能成妖,狐狸鬼魅食之能显神通。”
狐狸精 溥心畬 作
最善于从月光中获益的妖怪,当属狐狸精。《聊斋志异》里有一狐仙拜月修炼,而且还练成了金丹。故事说的是山东利津县的王兰得了暴病而死,阎王发现这是鬼卒工作失误而勾来的,便让鬼卒将王兰送回,然而时日已多,尸体早已腐烂。鬼卒怕难以交差,便对王兰说:“此处一狐,金丹成矣。窃其丹吞之,则魂不散,可以长存,但凭所之,罔不如意。子愿之否?”原来鬼卒想抢夺狐仙的金丹,帮助王兰重回阳世。在鬼卒的带领下,王兰来到一所大宅,有一只狐狸在月光下,仰头望着空中,在月光中淬炼金丹,“气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于月中,一吸,辄复落,以口承之,则又呼之,如是不已。”鬼卒躲在一边,趁着狐仙不备,把金丹抢到手里,狐仙大惊,见有两人在,失去金丹后法力低微,不敢硬拼,只得愤恨而去。王兰得了金丹,回到家里,家人见了都吃惊以为是鬼。王兰说出原委,从此住在家里,和活着时一样,借助金丹的力量,其形体得以重新凝聚。
狐仙拜月 《聊斋志异图咏》
吸收月光精华的猫也可成为害人的妖怪。清代黄汉的《猫苑》载:“金华猫,畜之三年后,每于中宵,蹲踞屋上,伸口对月,吸其精华,久而成怪,入深山幽谷,朝伏匿,暮出魅人,逢妇则变美男,逢男则变美女。”浙江金华的猫,养了三年之后就会变成妖怪,不知为何金华猫会有这种妖性。三年以上的猫就会张着口吸收月光的精华,变成猫妖,猫的主人会受到伤害。日本画家水木茂曾作《中国妖怪事典》,其中收入“金华猫”,画面中是一只黑猫站在屋脊上,回头望月。在它的体内,神秘的力量正在汇聚,不由得暗暗替它的主人捏一把汗。
金华猫 水木茂《中国妖怪事典》
肆
欧洲有狼人的传说,这是一种介于人和兽之间的怪物,平时看上去和人一样,到了月圆之夜,会变身为狼。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体内的血液等体液与海洋类似,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海水会有潮汐变化,人体内之海也同样会迎来大潮,是情绪最易冲动的时刻。在满月之夜,人们还会做出许多不理智的决定,据说都可把责任推给月亮。
还有一些妖怪,和西方的狼人相似,月光激发了它们的潜能。有月亮的夜晚,它们乘着月色出游,当月亮隐去,东方欲晓之时,它们就会销声匿迹。这些妖怪,是身披月色的,在月光的应招之下,其狰狞的面目分外可怖,《子不语》写到僵尸趁着月色出游:“游尸乘月气,应节而移无定所”,僵尸的出现是伴着月色,到了月圆之夜,僵尸的威力将达到巅峰,难以制服。
山魈梗路 清末石印版《点石斋画报》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里提到台州的山区有山魈出没,“每当风清月白之时,有山魈出而与行人相戏”,见到山魈的人轻则得病,重则丧命。人们只好结伴而行,到了山中,看到的山魈是“身长数丈,面作碧色,似人非人”,人们转身逃走,山魈就会追上来,除非用火枪轰击,或者用木匠的墨线来抽打,山魈才会离开。当时正是十九世纪末,月光下出现的绿脸的山魈,还有慌乱中的奔跑,凌乱的树影,构成了扰攘的画面,这是最后的妖怪时代了,从那之后,妖怪日渐式微,只有那轮圆月还在不知疲倦地起落。
胡仙太爷 清代纸马
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夜晚令人恐惧,山林草泽还是难以涉足之地,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秘密未能抵达,趁着夜色作乱的妖怪,或许是未能命名的生物,比如山魈,有可能是猿猴的一种,昼伏夜出,趁着月色觅食,与人遭遇之后,露出一鳞半爪,成为恐怖的传说。
如今灯光闪耀,山林萎缩,亮如白昼的夜晚,月光的魔力也为之消褪,与之相关的众多妖怪,如今也难觅踪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