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山海经》与清代皮影怪兽
来源:起承文化
作者:盛文强
创建时间:2022-03-04 04:05:50

清代的皮影中多见神怪形象,此前推送过皮影戏《水漫金山》中的海怪,还推送过一系列皮影头茬。今将近年来收集的西北地区的清代皮影图像作一专题,择其中与《山海经》有关者,并一一作解说。


这是《山海经》在民间沉淀的一条秘密通道。在皮影中,《山海经》怪兽的造型夸张大胆,诡谲热烈,可惜难见其全貌,限于目力,如今只见三十余种。这些皮影用牛皮刮成半透明状,崩在木框上阴干而成,然后在这牛皮上雕刻,肢体关节用皮绳连接,活动自如。皮影的染色采用植物和矿物颜料,借用国画工笔重彩之法,颜色鲜艳而不轻佻,如今已经难以复制了——


赤鱬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rú),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赤鱬是典型的中国美人鱼,它是鱼头人身,没有手脚,吃它的肉便不生疥疮。此皮影的赤鱬头部髡发,似乎是在模仿某种边地部族的习俗。


陵鱼


陵鱼人面, 手足, 鱼身, 在海中。

陵鱼是海中的美人鱼,它是人头鱼身,有着人的手脚。明清《山海经》刻本中的陵鱼多取双手双脚的形象,此皮影只有一手一足,相貌似戏台上的脸谱。


氐人国


氐(dī)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氐人国也是半人半鱼的形象,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有双臂,却没有脚。这和陵鱼、赤鱬略有区别。


帝江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帝江又称浑沌,是一个四翅六腿的大肉球,《庄子》中有中央之帝浑沌,南帝倏和北帝忽为了感谢浑沌的热情招待,便帮浑沌开凿五官七窍,最后导致浑沌死亡。


帝江


同上。


开明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开明兽是昆仑仙界的守门怪兽,具有刚健勇猛而又明察秋毫的品质,它的九个脑袋分别注视九个方向:除了东南西北,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加上中央,总共九方。此图中的开明兽九个脑袋呈三行三列的均匀排列。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kuí)。

夔是东海中的牛形怪物,只有一只脚,黄帝大战蚩尤时,曾捉到一只夔,用夔皮蒙鼓,声震五百里。此图中的夔身形呈S形,鼻孔中有火焰喷出,独腿上也有火焰,头上却画了双角,与 《山海经》所记略有出入。


穷奇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

穷奇是有名的凶兽,号称“四凶”之一,是长翅膀的老虎,爱吃人,吃人先从头开始吃。此皮影的穷奇作忿怖状,张牙舞爪,背后一对翼,还有四只龙爪。


骄虫


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榖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

骄虫是平逢山的山神,人形直立,有俩脑袋,同时它还是掌管蜜蜂之神。


计蒙


东百三十里日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计蒙是雨神,龙头人身,出入深渊时伴随暴风雨。


三首国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三首国的人有三个脑袋,次皮影呈现了“一身三首”的形状,而且将其身上画满了密集的毛发,还在胸前画了一只眼睛,似乎是为了加强其神奇怪异。


泰逢


又东二十里,曰和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阳,出入有光。

泰逢是和山的山神,人身虎尾,据说他出入时有亮光,明清时代的《山海经》刻本画他的眼中放出光芒,此皮影沿用其形,却将眼中射出的两道光柱画成了柱状的眼,更见怪异。


刑天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在与黄帝的大战中,刑天被砍了脑袋,却仍然不死,失去头颅之后,他的双乳变作眼睛,肚脐变为嘴。此皮影的刑天也和《山海经》略有出入,乳和脐下移,胸部出现一张脸。


一臂国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一臂民是半个身子的人,即《尔雅》中所说的“比肩之民”,两个一臂民并排才能合为一个人,也才能正常行走。


英招


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舄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英招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它负责掌管天帝的花园,人头马身,有双翅,身上有虎的斑纹。




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yóng),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颙有四只眼,它的出现预示着天下即将大旱。


竦斯


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sǒng)斯,其鸣自呼也。

竦斯是人头鸟身的怪物,它的叫声就像是叫自己的名字。


酸与


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叫,见则其邑有恐。

酸与是一种怪鸟,身子像蛇一样,四个翅膀,三只脚。此皮影的酸与只有一足,略有不同。


如魮鱼


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如魮(pí)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如魮鱼是鸟头鱼身的怪物,叫声就像敲击磬石发出的响声,能吐出珠玉。


橐䨽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tuó)䨽(fěi),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橐䨽像猫头鹰,人头,有一只脚,穿它的羽毛就不畏惧打雷。此皮影还在它身上加了一只眼。


凤皇


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yuān)鶵(chú)。

凤皇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按郭璞所说,凤凰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zhū)鸟,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鴸是尧的儿子丹朱所化,它出现时,所在的郡县就有贤明之士遭到放逐。


巴蛇


西南有巴国,又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

巴蛇能吞象,俗语曰“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便是巴蛇。


并封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并封是双头猪的形象。




蟠冢之山,兽多熊。

《山海经》中有熊有罴(pí),也可并称熊罴,俱是熊类。此图的熊长嘴长耳,一手抚臀,煞是可爱。


人鱼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山海经》里的“人鱼”是有四足的鱼,一般认为是鲵鱼,也即娃娃鱼,此图的人鱼是人鱼杂糅的混合体,这也是民间常用的一种人鱼图式,武梁祠的汉画像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造型。


山膏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lì)。

山膏像猪,擅长骂人,这也是《山海经》怪兽中比较奇特的属性。


狌狌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xīng)狌,食之善走。

狌狌是人形的披毛兽,传说中的神农架野人疑即狌狌之类。


一目国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一目国的人只有一只眼,长在脸面正中。


于儿神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于儿神长着人一样的身子,手里握着两条蛇,常常在长江的深潭里巡游,出入时身上发出闪闪的光亮。




祷过之山,其下多象。

《山海经》记载有巴蛇吞象,消化了三年才吐出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