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清明节的奇葩风俗,多已失传
来源:志怪mook
作者:盛文强
创建时间:2022-03-04 08:20:13

写过《桃花扇》的孔尚任,还写过这么一本《节序同风录》,记一年之中的节令风俗,清明的风俗就有三十多条,大多失传了。从这三十多条风俗记载中,可以看到古国的生活细节,风俗习惯,以及日常的美学观念。

在清明节这一天,太阳没出来时,要“折柳枝插门檐,以禳火灾”,除了婢火灾,柳枝还能驱鬼,还能催促远行的人早日归来,插柳枝的习俗又有一个雅称,叫做“催燕”。妇女和儿童都在头上戴柳树圈,据说可以免去蝎子之类的毒虫叮咬,孩子们折了柳树,作柳笛。当时有谚语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柳条的作用还不止于此,用完的柳条阴干之后收起来,可以防止酱醋变质。用柳树做圈挂在狗脖子上,可以使狗不狂吠。

祭奠

此外还有一些驱害虫的仪式,比如用绿纸写“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的咒语,就可以驱蚊。用螺蛳泡水,早上起来用这水洒到墙上,就可以驱除蚰蜒,取腊月时的雪水洒到几案上,就可以驱逐苍蝇。这些仪式有古风,是从《周礼》当中传承下来的,比如周代的宫廷中有一种官职叫做“壶涿氏”,就是负责除害虫的。至于仪式的效果,似乎不容乐观。


作为传统节日,当然离不开吃,吃才是中国节日的重头戏。首先要做青麦团,“捣麦苗取汁,染面,裹馅,蒸作团”,麦苗的绿汁所浸染的有馅面团,就是青麦团,又叫“清明团”。与之相似的还有“青饼”,做法是“采茵陈蒿,同面捣和,作碧绿色,包馅蒸食”,这便是青饼,吃了可以暖脾胃。还有大麦仁做皱,浇上枣汁,这叫做“麦粥”。还要吃乳饼乳酪,煮螺蛳,吃了可以消积补脾。在这一天做酱,据说可以保存一年不坏。


金箔银箔

清明还是追思先人,扫墓祭奠的日子,这天到祖坟上,拔除野草藤蔓,为坟培土,这叫做“圆坟”,还要用金箔银箔做成元宝,以及五色彩纸做成纸衣,挂在一个竹制的六角宝盖上,到坟前烧掉,这叫做“冥资满挂”。在坟前摆酒果、麦饭、青团等摆在墓前,祭奠先人,另外要用纸剪成小人,象征祖父祖母,在家中设祭。在墓边采了野菜和野花,放到坟前祭奠,这叫做“思念儿”,祭祀剩余的酒水果品施舍给乞丐,或者撒钱在路上让人捡拾,这叫做“撒钱节”。妇女上坟时用珍珠珊瑚穿成小串,垂在额头,这叫做“泪妆”。上坟的人要吃完酒水果品,在春天的郊外载歌载舞,薄暮时分才回家。


纸钱

家中还有许多活计要做,比如,五更时分用稻草捆绑花卉树木,可以使之不生毛虫。用棉絮裹住蚕卵,藏在厨房内,名曰“暖蚕”。此外,还要查看地基,疏浚沟渠,淘井,迎接雨季的到来。这天还要用干粮喂牛,民谚说“打千骂万,清明一饭”。将牛马放到牧场上去,吃新草,并使其自行繁殖。


纸房子


《节序同风录》的清明习俗还远不止这些。从中可以看到的是,古人的清明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清明时节,百姓已经开始忙碌,他们驱虫避害,制作食物,筹备农事,祭奠先人,游玩娱乐,一行一动,都暗合《周礼》中的仪轨,可见这种传统的强大。


注:文中插图据禄是遒《中国民间信仰》

更多故事
其他更多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