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心上人,你最想送什么礼物给ta?
在物质多样化的今天,送一个称心如意的礼物反而成了一件选择越多、选项越少的难题。可回到古代,有这样一个物件,一经出手便可成就一番传奇。
这个物件就是枕头。
枕顶花样狮子 湖北
破禁忌,不在梅边在枕边
在古人看来,枕头是私密寝具,总和儿女情长、深闺情愫挂钩。倘若女子送的只是发簪、荷包、手帕,可能只是表达好感,若是送枕头,就是在玩火。
还记得红娘佳话《西厢记》吗?崔莺莺在幽会张生时,手中就抱着一个鸳鸯枕。鸳鸯枕代表恩爱欢好。婚嫁时,有些女子也会带着自己绣的鸳鸯枕。羞于开口的事,枕头帮你缓解尴尬。好在莺莺张生终成眷侣,若是送给一个永远触摸不到的恋人呢?
三国时期,曹植与甄氏虽情投意合,但实在悖伦违理,最终阴阳两隔。据《昭明文选》记载,甄氏早亡,哥哥曹丕便将自己的妃子甄氏生前用过的玉镂金带枕赠予曹植,“植见之,不觉泣”,便有了以甄氏为原型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爱人的风姿只能在梦中一睹,枕头尚有余香,成了现实世界里的最后一丝惦念。
四百多年后,又发生一件因送枕头而闹得满城风雨的八卦。故事女主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女,她爱上了一个最不应该爱上的人——僧人辩机。一个是金枝玉叶,一个是出家之人,二人不顾世俗偏见走到一起。高阳曾送给辩机一个玉枕留作念想。可万万没想到,后来玉枕被盗,皇家之物流落市井引来无数猜测,高阳与辩机的事大白于天下。最后辩机被太宗赐死,高阳万念俱灰。
白瓷婴儿枕
以孩童的造形为枕,孩童低平的背部为枕面,或有宜男枕的意涵,祈求多子多孙。取健康可爱的男孩为形,曲肱伏卧榻上,著长衣,长裤,外罩背心,右手持璎珞绣球;头侧伏在交叠的手上,明眸凝望,口齿微张,充满童稚好奇的表情。卧榻周侧壶门处作云螭纹凸起;平底无足,露灰白细胎,榻尾及底各有二圆孔,内部中空。底刻乾隆三十八年 (1773) 的御制诗铭。从制作痕迹看来,此枕的头与身体系分别用前后两模模制接合后、再将头与身接合成,故其长衣下摆的朵花锦、背心前襟的毬纹锦、榻座的装饰等皆模印成,与北京故宫的另件婴儿枕几乎相同;但造本器的匠者又在背心背部刻划缠枝牡丹纹,暗示此为衣锦华丽的富贵小儿。此器兼采刻花、印花,是宋代瓷雕塑中的上乘佳作。
宋代 定窑
抵抗世俗诱惑的镇定剂
既然提到男欢女爱,不得不说《金瓶梅》:“晓来鸾凤栖双枕,剔尽银灯半吐辉”、“蝶粉蜂黄浑褪了,枕痕一线红生玉”、“耳边诉雨意云情, 枕上说山盟海誓”……西门庆辗转于枕边云雨纵然逍遥,可书里也告诉了人们一个“物极必反”的道理。正如开头所言:“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倘若看破,“枕上绸缪, 被中恩爱,是五殿下油锅中生活”。神秘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借此送给世人一个警醒:诸多贪欲转瞬即逝,切勿纠结其中,贪婪成性。
说完了春色,再聊聊名利。
“黄粱一梦”的典故出自唐代传奇《枕中记》。主人公卢生一心想要过上奢侈的生活,无奈满腔抱负无处施展,穷困潦倒之时偶遇道士吕翁。吕翁赠其一枕,“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青色瓷枕,两端有孔),卢生枕着就睡着了,做了一场梦,梦中享尽繁华却不得善终。卢生惊醒,明白吕翁赠枕,不过是为了劝慰他莫要过分执着于追名逐利,人生不过一场梦。
人们在追求世俗的成功路上难免陷入迷失,充满警示意味的故事就是用来敲打世人,切莫贪图物质满足而破坏精神世界的平衡。这样一来,枕头的文化意味又多了一层,既能伴你入眠,也能让你的头脑更清醒。
双头虎枕
传说汉代飞将军李广与兄弟在山中打猎,见一老虎俯卧林中,于是搭弓射箭杀死了它,然后砍下虎头当着枕头睡觉,以显示他射虎的威猛。这大约就是虎枕的缘起。虎枕既是小儿的枕具,又是他们的玩具。虎枕的寓意在于,一是显示虎枕主人的威猛,具有伏虎的本领;二是借助老虎的威猛保护主人的安康。淮阳双头虎枕来自太昊陵庙会,做工精细,威风凛凛,古风犹存。人们希望购买这样的虎枕能给孩子们带来平安吉祥和幸福美好的未来。
明器变爆款,凶煞变吉祥
古人越是热衷于讨论生死轮回,却越是避讳死亡。可就是有这样一款枕头,它的“前世”是明(通”冥“)器,“今生”却成了家喻户晓的“爆款”。
说的就是瓷枕。
定窑系白瓷划花如意枕
枕作如意形,周壁前高后低,枕面略凹,前周壁留有两个圆孔,器内中空。胎骨坚实,枕面及周壁施白釉,底面无釉露出灰白色胎。枕面中心划锦地牡丹外围菱形边,菱形外缘,再划一圈勾云纹、一圈卷草纹,最外层则绕如意形篦划七道线纹。底面镌刻乾隆皇帝〈白瓷枕〉:「枕石不如流,潄流不如石。瓷枕坚且洁,堪赠如兹客。既质玉之质,复白雪之白。磨涅不磷缁,拂拭多光泽。恍挹神仙人,精神盎内积。岂伴窈窕女,粉黛污颜色。可荐床之东,亦宜牖以北。张氏榴应羞,钱家石岂特。虚堂夏午闲,松涛泛幽席。竭此梦羲皇,古风如可即」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丙寅御题」(乾隆十一年:1746),并落「干」、「隆」两枚钤印。 乾隆皇帝鉴赏瓷枕,透过作梦的连想,表达出「竭此梦羲皇,古风如可即」。以借由瓷枕神游上古与圣人交流。此点反映出他拟透过御制诗,赋予一件瓷枕全新涵意,以及和圣人交流的功能。 此件作品器形与划花纹样皆像磁州窑,但因不见有化粧土痕迹,且以尖锥状工具勾划而出的珍珠地纹也与磁州窑作品常见戳印而出的圆点纹不同;故本展览采纳谢明良教授的意见,将之看成是定窑系瓷枕。
瓷枕在它的“明器时代”广泛流行于盛唐,柔软材质的枕头不易保存,流行用瓷枕入葬。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不及当年,盛极一时的厚葬之风渐衰,权贵无法负担奢华的陪葬品,于是工匠也开始进行技术变革,很多明器开始从造型上日益符合日常使用,瓷枕应该也是跟着这波潮流转化成寝具的。
这场有点瘆人的“技术变革”并非简单粗暴地和先人抢资源。旧式瓷枕的生产不用在意用户体验,新式的用起来自然会更舒服很多,工匠又善于在瓷器上绘纹写字,绘画、纹样、吉祥话、流行诗词便成为瓷枕最好的装饰。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不止一次分享使用心得:“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指白瓷枕)“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山枕指中间部位凹陷,外表似山的瓷枕)这种质地润泽、造型雅致的瓷枕经过风雅之人的“加持”,便被包装成了集造型、绘画、诗文于一身的“时尚单品”。
还有一种特别的瓷枕,名为“兽座枕”。据《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韦后妹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古人相信瑞兽可以辟邪,也相信,瓷枕一旦被做成瑞兽的样子就可以拥有辟邪功能。凶猛的野兽摇身一变,成了憨态可掬的小枕头,还能挡灾,怎会不讨人喜欢。
生者闻鸡起舞,死者卧枕长眠
“福寿安康”,一句常见的吉祥话,源于人类生存的本能愿望。务实的中国人深知世间不如意、十之八九,于是常把一些极致愿景寄托到生活细节当中,生死相随。
不同于瓷枕那般风雅时尚,民间的绣花枕也大有文章。女人们常在枕头两端的封口上秀一些吉祥图案,被称为“枕顶绣”。花卉瑞兽、戏曲神话、田园风光、几何纹样都是常见题材。“如果说瓷枕已是翩翩登场亮相的雍容贵妇人,那么枕顶绣正是待字闺中的山野妙龄女郎”(李宏复,《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枕顶绣”上的吉祥图案也成了民间祈福文化的小小缩影。
蝶恋花枕顶 清代
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曾出土一件造型奇特的枕头,乍一看像只长了两个头的鸡,上面绣着祥云、瑞草等汉文化地区的传统纹样,并绣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字样,又被称作“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鸡鸣枕出现在西域,也是受中原丧葬习俗的影响。
树叶纹锦鸡鸣枕
北朝
中国
《春秋说解》有云,“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大意是说鸡属阳,正月初一也属于阳,因此鸡便被视为吉祥之物。“鸡鸣枕”最早出现在汉代,直至今天仍有部分地区保留使用鸡鸣枕的习俗。
常听闻“金鸡报晓”、“闻鸡起舞”,“鸡”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个不赖床的劳模,借鸡的形象做成的枕头听起来就不像是用来睡觉的。所以民间有传言,鸡鸣枕是阴间的钟表,阳间天亮,鸡鸣枕便会通知亡人,不要在阳间游荡,回到该回的地方。加之鸡属阳,鸡鸣枕几乎成了陪葬专属,有以阳克阴之功效,既告慰逝者,又保人间太平。
放在爱恨别离中,枕头是打开禁忌之门的钥匙;物欲横流中,是一帆扁舟;在生死轮回的边缘,它可以洗去一身煞气,变成吉祥的模样,为你镇守一片星空,伴你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