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铁打的财神岗,流水的财神爷
来源:起承文化
作者:陈轶男
创建时间:2022-03-04 04:04:06

给赵公明设定上乌面浓须、怒目圆睁、顶盔披甲、身骑黑虎的凶神恶煞形象时,民间撰书人一定不曾料到,日后他会作为一位颇受尊崇的“华夏第一财神”被各地道观供奉,一手执银鞭,另一手持起了元宝。



赵公镇宅:
赵公,即赵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民间传说其为武财神。其形像特点是黑面浓须,头戴铁冠,一手执铁鞭,一手握笔与银锭,跨下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绵竹年画博物馆藏



正乙玄坛赵公明:“正乙玄坛,如意赵元帅”为道教镇坛大神,其全称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执掌三宝如意,掌管世间财物,是公认的武财神。图中赵公明黑面虬须,身着铠甲,手持钢鞭,跨骑于猛虎之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侍立两旁,此为无锡常见的的纸马样式。

清 无锡年画 王树村 藏


正乙玄坛:江南和闽粤一带居民,过去皆以赵公明为财神,其图像画样甚多,春节开市或商店开业对财神赵公明祭祀最为隆重虔诚。图中赵公明头戴幞头,身着铠甲,豹头环眼,颌下满髯,手持钢鞭,前有黑虎,旁有仙童侍立。神像上方有“黄金万两”匾额及招财进宝神形象。

江苏无锡木版年画 王树村藏


欢迎财神:民间年画中,以祈财为主题的年画最贴近人们的愿望与理想,所以颇受欢迎。此图名为“欢迎财神”,图绘一家老少走出家门,迎接“财神”与“和合二仙”等送来的财宝。正如画面上方题诗所描述的那样,“纯厚兴隆福满堂,四方感动多吉祥。和合财神来献宝,居家欢乐非常。”


在最初的故事里,赵公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凶神。他是春秋时晋景公梦见的“大厉”,也是《搜神记》中率领鬼吏的将军,到了两晋之际还在专司瘟疫。直到元代,他才转型为造福于民的善神,并开启了司财的业务,“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


而在明代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把赵公明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至此,他被彻底推上神龛,逐渐成为了最为家喻户晓的一位财神。


最广泛的民间信仰


赵公明有不少同行,他们称得上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信仰对象。在不同时代和地区,被民众冠以“财神”名号的人物数不胜数,其中门派分类庞杂,或源于道教、佛教,或者干脆来自于民间地域、行业信仰。常见的有武财神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比干、范蠡、财帛星君,地方财神沈万三、刘海等等。


像赵公明一样“跨界”而来的不在少数,最莫名的一位当属刘海。他本是五代时的一名道士,与财的瓜葛仅仅在于他道号“海蟾子”,以及附会上了“刘海戏蟾”的传说——在当时,蟾蜍被认为是主富贵的吉祥物。


老百姓这种随意造神、多神崇拜的宗教意识,被研究者形容为“一个宽容到几乎不论什么教义、不论什么神仙都可以往里面装的筐”。


对务实的中国人来说,神是为人服务的,他们希望在与神的交往中满足凭个人力量难以获得的生活欲求。当人需要财神,就创设他们。


社会发展为此提供了经济动力。根据目前可考的资料,财神出现的确切标志是南宋《梦粱录》中提到的财神纸马,那正是封建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手工业、商业贸易日渐繁荣,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市民阶层。及至明清,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无论商贾百姓都渴望求财纳福。


不过,中国的财神文化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的“拜物教”。古语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法制尚不健全的古代,人们还需要财神充当一种道德担当,对市场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和监管。


譬如关羽,这位东汉末年勇冠三军的名将,不为钱财名利所动,以忠诚信义垂范后世,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维护诚信公平的道德伦理和商业秩序,“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良臣比干在传说中被纣王与妲己剖心而死。他生前正直,死后无心,不会心存偏袒,所以适合作为管理分配财富的神祗。而曾是越王谋士的范蠡,不仅辛勤治产累积万贯家财,又多次分财于百姓,民间景仰他的经营智慧和超脱的金钱观。


有研究者总结,中国财神文化倡导勤劳生财、诚信聚财、节俭理财、慈善施财,其精神实质是“以德聚财、以财济世”。






节庆祈愿的求财梦想


财神信仰的仪式在新年期间最为集中。相传正月初五是财神的诞辰,到了凌晨,庆贺的爆竹声铺天盖地,人们把寓意“吉祥”的羊头和与“余”谐音的鲤鱼供上桌,大开门窗,击鼓鸣锣,据说可保一年财源茂盛。清代蔡云在《吴觎》中描述:“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在上海,各家各户赶在初四子夜就争先备好祭牲、糕点、果品、香烛等物迎接财神,名曰“抢路头”。


“跳财神”也是各地多见的春节习俗。在吴越地区,脸戴金色面具身着大红袍的“财神”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表演,主人家要点香放炮,磕头礼拜,举行接财神的仪式。这在四川叫做“装财神”,后来演化为以送红纸画财神像代替,家主对送像者也要送喜钱酬谢。



狗咬财神:从前川西一带存在一种“送财神”的风俗。每当新春正月,一些乞丐和无赖就穿戴上纸糊的衣帽,化装成武财神的模样,挨家挨户送去一张刻印有财神像或摇钱树的红纸片,同时唱着“财神开了腔,年年买地方”一类的吉利话向主人家讨钱。画面上化装成财神之人手托一木盘,盘中堆放着讨来的铜钱和一个元宝。他似乎嫌那个戴瓜皮帽的主人钱给少了,还赖着不走。主人身后一条小狗已发现了这个貌似神气的财神身上露出的破绽——肮脏破烂的衣裤,于是狂吠着咬住了“财神”的衣角。年画艺人辛辣地讽刺、揭露了那些巧立名目、装神弄鬼剥削人民的丑恶行为。笔者所见,或者其中也表达了人们对穷困潦倒的民间艺人的同情。

除了迎财神,民间还有正月初六“送穷鬼”之说,祭祀财神也必不可少。北方地区春节时,家家请回财神像,焚香上供品,初二清晨祭焚财神像,祭祀时要边行礼边诵祝词:“香红灯明,尊神驾临,体察苦难,赐富百姓。穷魔远离,财运亨通,日积月累,金满门庭。”

清代 四川绵竹  王树村藏


小老百姓们对财神的膜拜景仰,承载着“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经历了诸多朝代更迭世事变迁,起起落落但始终顽强。


光绪33年,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来到中国华北旅行,一路见证半殖民地时期人民的穷困生活之后,一幅年画吸引了他。画上是一对白胖的孪生子,一个手拿锦盒,一个手持荷花,盒子微微开启,露出里面熠熠发光的珍珠,周围还笼罩着一团薄雾,雾中有金条、银锭和宝石,寓意为“和合生财”。


疾苦现实与美好寄托强烈地碰撞,让他在游记中感叹:“只有身处中国,你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的梦想,这些淳朴的小资产阶级梦想是如何产生的。”



财神复兴


在近代,虽然财神信仰一度被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狠狠打压,在政治的风暴过去后,销声匿迹的它们又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复兴繁盛。


如今在经济发达地区,道教宫观都有财神殿,有些佛教寺庙内也增设了财神殿,各地也出现了不少独立的财神庙。祭拜财神的香火格外旺盛,单说今年的武汉归元寺,尽管初五遇上细雨夹雪,当天前来祈福的香客还是突破了55万人次。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很多村户都在家中正堂供奉财神像,贵州地区的传统摊戏中也出现了财神赵公明,这在当地都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需要财神来寄放自己对财富的渴望,需要信仰来纾解求财过程中的心理压力、焦虑和困惑。从这一点来说,今人的心事与700多年前印制财神纸马的南宋人民并无不同。


人们甚至也还在四处“造神”。




在2018年,锦鲤成为了席卷网络空间的幸运符号,掀起了一阵“转发锦鲤”祈福的浪潮。随便点开一张锦鲤图片的转发记录,都能看到满满的关于“不要再长痘了”“晚上老师别点名啊”“恳请快递下午到”的祈愿。


农村女孩杨超越也被寄予厚望。在能力平平却以选秀第3名成功出道之后,这位“直立行走的锦鲤”与偶像同台唱歌,登上喜欢的综艺舞台,在别人演唱会上抽中现金两万,被网友们半开玩笑地奉为心想事成、人生开挂的代言。


试图挖掘她幸运秘密的人很快发现,她的手机壁纸似乎不同寻常。


背景是正红色的,上方有烟花绽放,一个慈眉善目、留五绺长须的文官身着红色官袍,手持“大发财”的卷轴,怀抱玉如意。在他面前放着一个聚宝盆,两边还有童男童女拱手作揖。——这是一幅标准的文财神画像。


原来这就是她好运气的来源,大家纷纷下载、转发。


以“杨超越同款壁纸”的身份,几百岁的传统财神像走进了90后00后狂欢的网络世界,仿佛是一场大型认祖归宗、寻根溯源的现场。


“不要让她这个中间商赚差价了,”有人留下评论,“还是直接拜财神爷吧。”


参考资料:

崔良斌. (2012). 财神赵公明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7(5), 67-71.

戴佳狂, & 郭友南. (2017). 民俗解读——正月初五接财神. 丝路视野(29), 73-73.

[俄]米.瓦.阿列克谢耶夫. (2001). 1907年中国纪行.

高丙中. (2016). 当代财神信仰复兴的文化理解. 思想战线(6).

李跃忠. (2011). 财神. 中国社会出版社.

刘道超. (2004). 中国民俗中的理财之道.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2(2), 15-21.

王欢. (2010). 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与财神宝卷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扬州大学). 

王守恩. (2008). 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1(5), 40-46.

魏荣华. (2007). 中国民间财神信仰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考试周刊(13).

张富春. (2008). 厉鬼·瘟鬼·财神——论赵公明神格演变的轨迹.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10(4), 45-47.

赵宏. (2010). 灶神门神财神.第2版.

郑立勇[1], & 林松光[2]. (1996). 试论中国民众的主体宗教意识特性. 世界宗教研究(3), 11-16.